孩子在某个方面有优秀的表现,学校才会给他颁发奖状。因此,孩子能拿到奖状,孩子和家长都会很高兴,毕竟这是孩子优秀的表现嘛!
一个孩子,如果能拿到一墙的奖状,那得是多优秀,但是现实是不是如此呢?恐怕未必。
这不,湖南的一位男孩就拿到了一墙的奖状。如果单从奖状的数量和那个视觉冲击力来说,谁也不能否定他的优秀。但是,这么多奖状是不是就是优秀呢?这恐怕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。
就在今年中考的时候,这个男生就遭遇了滑铁卢,连普通高中都没有考取。这样的表现,能称得上优秀吗?绝对没有可能。如果他真的优秀,绝不可能连普通高中的入场券都不能拿到。
面对儿子这样的表现,他的妈妈怒发冲冠,在盛怒之下,她直接撕毁了儿子那一墙值得骄傲的奖状,并且断然拒绝了他想要读私立学校的机会。
这位妈妈为什么这样恼怒?就是因为读不了高中,就没有更多的发展机会,只能在社会底层挣扎。而如果读私立学校,那么支出就不是一个小数目,而且如果孩子无心于学习,很有可能砸入再多的钱也只能是打水漂。
现在,尽管孩子说想读私立学校,但是他有没有那个决心和毅力呢?一句话说出来很轻松,但是要做出来才是最重要的,他能做到吗?平时都做不到,你能期望他一时的热血吗?谁又知道他是不是只是一时的冲动呢?这位母亲的选择可以说是理智的--孩子如果没有清醒的认识,破釜沉舟的决心,那么现在的投入再多,都只能是打水漂。
当然,从孩子发展的角度而言,孩子还是应该读一个高中才是正途,毕竟上了高中之后,比读职高机会更多。而现在,这位母亲应该是一时之怒,在敲打儿子,毕竟对于一个沉睡的人来说,你再多的呐喊都是唤不醒的。
撇开这件事他们母子如何选择不谈,但就这满墙红红的奖状,却没有给孩子带来预期的结果,我们是不是应该反思发奖状这件事的本身。
现在,中小学的奖状满天飞,除了那些三好学生、优秀干部、学习标兵、优秀少先队员,就是写一副字,完成一回作业都会发奖状。这样的奖状有意义吗?看上去有意义,保护了孩子的自尊心,肯定了孩子的“优秀”,但是这样的滥发奖状其实是完全扭曲了奖状本身的价值。
有小学生一个学期下来拿到十几张奖状,这是不是大地一片红呢?实际上,这发奖状和不发没有一点区别。奖状发的就和草纸一样,它的积极性如何体现呢?
这样的发奖状,不但不能起到正面积极的作用,反而带来更多的消极负面影响。它不但会迷糊孩子对自己的认知,也会让家长对孩子盲目乐观,而忽视对孩子的教育和督促,就会形成这位母亲这样的状况。
自己的孩子一墙壁的奖状,学习还不优秀,还有必要多督促吗?正是因为这样的思想左右着,导致了他对孩子的学习关注度不高,以致孩子成绩怎么样都不去过问一下,以致到了中考成绩出来才大发雷霆,这样的母亲是不是有些让人觉得好笑?但是,谁又能说这不是滥发奖状带来的后果呢?
现在的教育看上去是激励教育,对孩子始终是表扬、鼓励和肯定,但是这样的教育真的好吗?其实,凡事都有正反两面,我们为什么就不能科学合理的运用,而是喜欢走极端呢?这让人真的不能理解。
亲爱的读者,对于一名初三的学生中考连普高都没有考上,母亲一怒之下撕掉了他一墙的奖状这件事,你有什么想要说的呢?欢迎大家留言,讨论。